目 錄
1、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2、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圍的影響
3、應急救援保障
4、企業環境管理及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
5、事故報警、通訊聯絡
6、事故發生后處理措施
7、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
8、事故的善后處理及報告
9、相關應急預案銜接計劃
10、演練計劃
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1、 應急救援組織機構、組成人員和職責劃分
根據本企業的實際情況,設置如下突發環境事件、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指揮機構和應急救援隊伍。
1.1.指揮機構組成
山東汶陽春酒業有限公司成立以董事長為組長,以分管副廠長、車間、相關科部室負責人為成員的應急事故指揮領導小組,領導、組織和協調環境污染事故應急處理工作。下設辦公室,設在環保科,日常工作和一般事故由環保科負責。發生重大事故時,以指揮領導小組統一組織和指揮。
注:若董事長不在時,由生產技術副廠長任臨時總指揮;若生產技術副廠長不在時,由其他副廠長或者環保科長、車間主任任臨時總指揮、副總指揮,全權負責應急處理工作,不得推卸和延誤。
1.2.組成人員
(1) 主要負責人及有關管理人員:
組 長:曹洪濤(總指揮)
副組長:王文峰(副總指揮)
成 員: 牛瑞田、曹洪坤 、楊建華、李剛、楊松
(2) 現場指揮人:
王文峰
副指揮:
牛瑞田、曹洪坤
2.3 企業指揮機構、指揮人員的主要職責:
2.3.1指揮機構的主要職責
⑴ 組織制定、修改企業環境污染事故應急救援預案;
⑵ 負責人員、資源配置、應急隊伍的調動;
⑶ 確定現場指揮人員;
⑷ 協調事故現場有關工作;
⑸ 批準本預案的啟動與終止;
⑹ 事故狀態下確定、協調分派各級人員的職責;
⑺ 企業環境污染事故信息的上報工作;
⑻ 接受并傳達政府的指令和調動;
⑼ 組織應急預案的演練;
⑽ 負責保護事故現場及相關數據。
⑴負責本企業預案的制定、修改;
⑵組建應急處理專業隊伍,并組織實施和演練;
⑶檢查督促做好重大污染事故的預防措施和應急處理的各項準備工作。
2.3.2企業指揮人員的主要職責:
⑴發生事故時,發布和解除應急救援命令、信號;
⑵組織指揮救援隊伍實施救援行動;
⑶向上級環保部門匯報和向友鄰單位通報事故情況,必要時向上級部門和友鄰單位發出救援請求;
⑷處理事故的善后事宜,組織事故調查,總結事故經驗教訓。
指揮人員分工
總指揮:組織指揮全企業的應急處理工作。
副總指揮:協助總指揮負責應急處理的具體指揮工作。
其他成員:
環保科長:負責廠區環保工作的管理和巡回檢查,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保衛科長:負責廠區以外環保工作的管理和巡回檢查,協助總指揮做好事故報警、情況通報及事故處置工作。
生產調度:(1)負責事故處置時生產系統開、停車調度工作;(2)事故現場通訊聯絡和對外關系(3)負責事故現場及有害物質洗消和檢測工作;(4)必要時代表指揮小組對外發布有關信息。
設備科長:協助總指揮、副總指揮負責工程的搶險、搶修的現場指揮。
辦公室主任(包括供應、物管等部門):負責轉移、救護必需品供應,以及搶險救援物資的供應和運輸工作,對外聯絡工作。
2.4 各應急救援隊伍及職責分工
2.4.1 搶修隊:由環保科、設備科、機修車間、電工車間組成,共14人。
負責人:環保科科長、維修車間主任、擔負設備搶修維護工作。
2.4.2 現場救護、醫療隊:由企業內部消防隊、辦公室、銷售部人員組成,共11人。
負責人:辦公室主任、銷售部經理,現場負責受傷人員的救護、簡單救治、輸送外治。
2.4.3 污染控制隊:由生產車間、保衛科部分人員、基建科人員組成,共35人。
負責人:酒精生產車間主任、動力車間主任,負責污染事故發生后,盡快控制污染源,盡可能把污染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
2.4.4治安、消防隊:由保衛科、企業內部消防人員組成,16人。
負責人:保衛科長(內部消防隊長) 擔負現場治安、交通指揮、設立警戒線,消防救護,指導人員躲避污染區。
2.4.5 物資供應隊:由供應科、倉儲科組成,共19人。
負責人:供應科長 擔負所有搶救物資和生活醫療必需品的供應任務。
2.4.6 交通、聯絡通訊隊:由辦公室、車隊組成,共15人。
負責人:行政管理副廠長,負責救援中的所以車輛交通運輸、對內對外聯絡,并負責準備和提供以下資料:應急設備配置圖、工藝流程圖、現場平面布置圖和周圍地區圖、氣象資料、污水化驗情況說明書等相關資料。
2.5事故發生時,指揮機構按事故應急處理報告指揮序列圖所示實施運轉指揮
根據確認情況
3 危險目標及其危險特性、對周圍的影響
3.1 危險目標的確定
企業主要產品是酒精,產品和工藝流程比較單一,廢物、廢水為有機企業主要工藝流程及污染源、污染因素是:
玉米、薯干原料經清選后送入粉碎工序,篩選后的粉料進入攪拌機,該工序有噪聲和原料粉塵產生;粉料經混配進入蒸煮糖化工序,該工序有冷卻水產生;蒸煮糖化后的粉料進入發酵工序,冷卻水循環利用;進入蒸餾工序,得到成品乙醇。酒精糟液經集液池沉淀冷卻后,玉米糟粉干燥加工飼料,剩余糟液CODcr濃度較高,進入厭氧及好氧處理工序。酒糟及酒糟厭氧廢水有機污染物含量高,COD濃度高達25000-45000mg/L,是環保治理的重點和難點。厭氧廢水經好氧處理后排入廠區東側的暫存塘壩。好氧后的廢水仍然有一定的有機污染物含量,COD含量較低,可以用于農田灌溉,但是如果排入環境也會造成污染。其他廢水、廢氣、粉塵、噪聲污染治理難度和技術要求不高,企業已經做好了治理工作。
3.2因此企業主要可能出現的重點污染事故是:
1號目標:厭氧設備故障,厭氧處理不充分,造成污泥分離和好氧工序的一定污染。
污染影響范圍:廠區污水處理車間。
2號目標:好氧設備故障,好氧處理不充分,造成外排到塘壩的廢水超標。
污染影響范圍:廠區污水處理車間。
4 應急救援保障
4.1 應急資料、設施、器材情況
⑴企業已經評估確認了以下資料:企業廠區周圍敏感目標分布圖、廠外排水去向圖、廠區平面布置圖、排水管網分布圖、消防設施應急設備配置圖、工藝流程圖和周圍地區圖、氣象資料、危險化學品技術說明書、污水化驗情況說明書、互救信息等相關資料,平時存放在企業環保科、辦公室,由環保科科長、辦公室主任指定專人負責保管,及時提供。
部分必要的資料已經附在本預案之后,供本預案學習、修訂、參考、演練時使用。
本企業生產過程及可能發生的環境污染事件中不涉及有毒危險化學品。
⑶ 廢水收集設施:本企業針對可能產生污染的酒糟廢水,建設有4800 m3 酒糟池和60000m3塘壩一處。
⑷ 應急電源、照明:本企業自備18千瓦柴油發電機2臺套,3000千瓦汽輪發電機組一套。應急照明燈具20套。
⑸ 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
a.應急設備設施
裝載機2臺、大蓄水池一座、泥漿泵2臺、潛水泵2臺、消防水管4臺套、鐵锨22把、鐵镢16把、鎬16把、對講機10部。放置于廠區污水處理車間、車間倉庫1.2號目標區。
b.防護器材
在事故救援過程中佩帶和使用的保護人體安全的器材,如皮靴、皮衣皮褲、安全帽、安全帶、擔架、防護網、防護面罩、過濾式防毒面具、氧呼吸器、空氣呼吸器、防護眼罩、耳塞、特種手套、防護服、絕緣膠鞋、絕緣棒和絕緣臺等均屬于防護器材和日常搶修工具,由各分工部門負責,必須進行妥善保養和保管,正確使用。
c.管理與使用
應急設備設施由污水處理車間管理與使用。防護器材由酒精車間倉庫管理與使用。
⑹ 應急通信系統:應急情況下,企業主要采取移動通信網絡,用移動電話對內對外進行聯絡;救援組織和指揮采用對講機。
應急通信主要電話:
調度值班室: 13953829139 7282199
應急救援總指揮: 13805381126
應急救援副總指揮: 15163866099
備對講機10部。
4.2 應急救援保障制度
⑴ 環境污染事故預防及應急救援責任制(參見本預案內容2部分);
⑵ 值班及環境污染事故報警制度:
a. 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小組建立24小時輪流值班制度,不許脫崗、空崗,電話24小時暢通。
b. 危險區和本預案辯識的目標,各當班車間主任要負責危險區的巡邏檢查,不能履行檢查職責時必須安排專人巡邏檢查。
c. 值班人員發現事故應立即報警和向指揮小組報告事項情況,由總指揮或副總指揮下達救援指令和采取應急措施。如因報警不及時延誤救援時,依照職責和企業相關規定嚴肅處理。
d. 嚴格交接班制度,并做好交接班事宜和交接記錄。
⑶ 應急救援人員應急救援技能及員工應急避險知識的培訓制度;
a、定期對應急救援人員進行培訓,每半年安排一次。
b、制定培訓計劃,聘請專業人員進行授課。
c、培訓的方式為理論學習和現場操演。
d、員工的應急響應培訓與日常工作和各項安全教育培訓結合安排。
e、培訓的內容至少應包括:事故報警、自我防護、搶險救援等。
f、培訓結束后要進行考核。
g、對村莊、社區和周邊人員做好應急救援的宣傳。
⑷ 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檢查、維護制度(包括危險化學品存儲及實驗裝置的安全、消防設備、器材及人員防護裝備檢查、維護);
a、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等由安全科統一登記注冊。
b、應急救援裝備、物資藥品定期檢查,確保完好狀態。
c、對不合格或失效的要及時更換。
d、藥品儲存按有關衛生標準儲存。
⑸ 應急救援演練制度:
a、應急救援演練是檢驗,評價和保持應急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可在演練中暴露預案和程序的缺陷。
b、演練時間,每年的年初。
c、演練人員:全體救援人員。
d、演練計劃和實施演練。
演練計劃由指揮領導小組擬訂,并做好演練的準備、演練實施、演練結束評價。
實施演練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①各救援隊伍專項整治:各救援隊根據各自的專業對口演練,主要目的是提高各救援隊伍的應急能力。
②綜合演練:針對應急預案中大部分應急響應功能,全面檢驗評價急救援能力,演練工作從實踐中出發,要動用必要的人員、設備、器材、演練結束后形成全面的收面報告。
e、演練結束,指揮領導小組及救援隊負責人展開討論,找出演練中的缺陷,并提出改進建議,以便不斷的提高我廠的應急救援能力。
4.3 外部救援保障
依據對企業可能出現環境污染事故時外部應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確定以下外部救援措施(附近及有關外部單位聯絡信息附后):
⑴ 單位之間應急救援的互助,主要是設施、人力的互相支持和協助,屆時請求市交巡警大隊車輛和治安力量支援,請求相鄰村人力和機械支援;
⑵ 政府應急救援力量的聯絡,根據事故的具體情況,及時聯絡市消防大隊、市環境保護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人民醫院、沈家莊醫院、市公安局等;
5 企業環境管理及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
5.1 企業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目錄:
a、環境保護工作責任制度;
b、環境安全工作檢查、整改制度;
c、環境保護培訓教育制度;
d、環境保護工序管理制度;
e、環境保護設施管理維護制度;
e、環境保護現場管理制度;
f、環境保護獎懲管理制度。
5.2 企業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制度目錄:
a、危險化學品登記管理制度;
b、危險化學品倉庫、罐區安全管理制度;
c、危險化學品充裝安全管理制度;
d、危險化學品運輸和轉移安全管理制度;
e、危險化學品采購、供應安全管理制度;
e、危險化學品報廢處理安全管理制度。
6 事故報警、通訊聯絡
6.1救援信號及報警裝置:
保衛科、值班室、重點車間分別安裝有電子報警系統,與企業警報系統相連接。
6.2主要聯絡電話:
1.企業內部:
外線電話:廠 辦:7282199 保 衛:7281599
銷 售 辦:13953829139
2.企業外部:市環保局 7239503(其他單位見附表)
3.救援指揮小組總 指 揮:13805381126
副總指揮:15163866099
小組其他成員參見通訊錄,保持24小時開機。
7 事故發生后處理措施
7.1 預案分級響應條件
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環境保護分析確定,企業出現以下情況時即為一級環境污染警報狀態,緊急啟動本預案:
a、本預案中所述二處目標發生設備故障或者泄露造成環境污染時;
b、企業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可能引發環境污染時;
c、企業遇有天氣或其他單位事故等意外外因影響,經本預案領導小組分析確認其他應當啟動本預案時。
7.2事故報警程序
突發環境污染事故現場人員應作為第一責任人立即向應急值班人員或有關負責人報警,其它獲知該信息人員也有責任立即報警。
應急值班人員接到報警后應立即向本單位應急指揮負責人及政府環保部門報告。
7.3 單位應急指揮負責人根據報警信息,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
7.4 組織指揮現場非搶險救援人員緊急疏散、撤離。
7.5 搶險、救援及控制措施
⑴ 根據企業危險化學品的危害特性和有關經驗,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進行分類,采取以下相應的處置方法和處理程序,內容主要包括排險、控制污染兩個方面。
企業主要可能出現的重點污染事故是:
7.5.1.如果1號目標厭氧設備故障,立即停止入料往復泵,停止厭氧工序運行。并及時上報事故情況,檢查事故原因,由應急人員啟動預案,組織搶修和應急處理。
具體處理方法:①環保工序人員、巡查人員發現事故,立即按照事故報告要求迅速報告,操作人員迅速關閉厭氧廢水輸出閥門,控制廢水流出。各應急隊伍迅速集合到位,領取應急器材。②將厭氧不充分的廢水放回至酒糟廢水池。如有泄露或者流入好氧池,立即采取緊急回收方法。通知搶修隊啟動裝載機,在厭氧罐區堆制圍堰,隔離廢水區,防止廢水流入下水道排出廠外。③將廢水收集后導排至酒糟廢水池。④緊急搶修厭氧設備。⑤設備整修正常后,重新按照厭氧操作規程,啟動厭氧工序。然后啟動往復泵,重新處理收集的泄露廢水。⑥處理洗消事故現場,撤消隔離區,恢復正常生產。
7.5.2.如果2號目標好氧設備故障,立即停止入料往復泵,停止厭氧、好氧工序運行。并及時上報事故情況,檢查事故原因,由應急人員啟動預案,組織搶修和應急處理。
具體處理方法:①環保工序人員、巡查人員發現事故,立即按照事故報告要求迅速報告,操作人員迅速關閉好氧廢水輸出閥門,控制廢水流出。各應急隊伍迅速集合到位,領取應急器材。②將好氧不充分的廢水放回至好氧池;如有泄露或者流入沉淀池,立即采取緊急回收方法,劃出緊急廢水收集池,隔離廢水區,防止廢水流入下水道排出廠外;將廢水收集后導排好氧池。③緊急搶修好氧設備。④設備整修正常后,重新按照厭氧、好氧操作規程,先啟動厭氧工序、再啟動好氧工序。⑤然后啟動往復泵,重新處理收集的泄露廢水。⑥處理洗消事故現場,撤消隔離區,恢復正常生產。
7.6 出現安全事故等情況引發的環保事故時,啟動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的同時,啟動本預案,以加強環保事故的全面預防和處理。參照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本廠易發生的安全事故是火災和爆炸,可能引發的環保事故是設施損壞、運行異常、罐體破裂,致使可能出現上述(一)中可能發生的環保事故,按照上述內容啟動本預案。
7.7 特別注意事項:
1.嚴格執行操作規范,杜絕污水和處理中污水的跑冒滴漏現象發生,嚴防積少成多,釀成事故。對常用閥門、管件、泵類定期進行重點檢查,發現隱患及時通知車間主任并逐級上報,配合維修人員進行修復。
2.加強對重點目標的巡查和監控,嚴防出現各類事故。
3.加強職工的培訓教育,杜絕職工的麻痹思想,教育職工不能有僥幸心理,必須嚴格按照操作規程操作。
4.發生事故,要充分利用各種通訊工具及時報警,爭取時間。及時調查判斷污染情況,盡量把污染事故消滅在初期。盡力防止事故蔓延,造成大的影響和危害。
(2)以上事故中,如有泄露污染物流至柴汶河,污染水體時,因企業地處河段常年處于枯水狀態,立即緊急調動搶險搶修設施,壘筑堤壩,截斷污水流,不至污水繼續流向下游;同時,調運罐車,清理河段內截流住的污水,運回至企業污水處理設施即可。
(3)本企業污水多為有機污水,泄露至環境時,僅對環境水質產生一定影響,無毒無害。本企業產品泄露至環境和水體時,無毒無害。必要時加水稀釋即可。
8 事故應急救援終止程序
(1)本企業預案中所述環保設施修復正常運行,泄露污染物得到清理后,經本預案領導小組檢查檢驗,確認解除污染后果時,由本預案領導小組負責人員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
(2)本預案領導小組負責人員宣布應急救援工作結束后,按照領導小組安排,工作人員通知相關單位、周邊社區、村莊解除事故危險。
9 事故的善后處理及報告
9.1現場保護與現場洗消
(1)、事故現場采取設隔離帶、警戒線的方法予以保護,由治安隊負責。
(2)、事故現場洗消由污水處理車間主任負責帶領本車間人員清理廠區內、由保衛科長帶領保衛科人員完成廠區外的洗消。
9.2 事故責任調查及污染危害評估報告。
當事故得到控制,事故危險解除后,企業立即成立三個專門工作小組,對事故責任進行調查,并對污染危害進行評估報告,對善后工作進行處理:
(1)在生產副廠長的指揮下,組成由安全、保衛、生產、設備和發生事故單位參加的事故小組,調查事故發生的原因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在生產副總的指揮下,組成由設備、安全、機修、電器和發生事故單位參加的搶修小組,研究制定搶修方案并立即組織搶修,盡早恢復生產,夜間發生事故,由企業值班人員及調度室按應急救援預案,組織指揮事故處理和落實搶修任務。
(3)在行政管理副廠長指揮下,組成由財務科、辦公室、保衛科組成的善后事宜處理小組,聯系傷亡人員家屬,辦理善后事宜。同時對事故現場調查取證,對當事人調查取證,必要時辦理索賠事項。
(4)以上調查要在不超過三個工作日內,寫出調查報告和責任認定、初步處理計劃,上報廠長即總指揮,經廠長批示后及時呈報有關政府管理部門。
10 相關應急預案銜接計劃
本應急預案上報市環保局、汶南鎮等有關政府和部門,與上級編制的環保事故應急預案銜接;與本廠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相銜接,共同組織演練和學習;同時與正邦食品有限公司、張莊村、沈家莊村、借莊村等周邊企業和單位做好應急相互銜接,多通信息,共同監護環境安全,做到同防互助。
11 演練計劃
為能在污染事故發生后迅速準確、有條不紊處理事故,盡可能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和影響,平時必須做好應急處理的演練工作,落實崗位責任制和各項制度,具體計劃有:
1、落實應急救援組織,救援指揮部成員和救援人員應按照專業分工,本著專業對口,便于領導,便于集結和開展救援的原則,建立組織,落實人員。每年初要根據人員變化進行組成調整,確保應急組織的落實。
2、按照任務分工,做好物資器材準備,如:必要的指揮通訊、報警、應急照明、消防、搶修等器材及交通工具。上述各種器材應指定專人保管,并定期檢查保養,使其處于良好狀態,各重點目標設救援器材柜,專人保管以備急用。
3、針對污水泄露和我廠污染事故的特點,各隊按專業分工每年訓練兩次,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由應急事故指揮小組負責組織,提高控制水平和救援能力。
4、對全廠員工進行經常性的環保知識培訓教育,環保科、保衛科負責。
5、建立完善各項制度
(1)值班制度:建立晝夜制度(公司和車間均晝夜值班);
(2)檢查制度:每月結合設備檢查檢修,定期檢查應急救援工作落實情況及器具保管情況;
(3)例會制度:每季度第一個月的第一周召開領導小組成員和各應急組織負責人會議,通報分析環保事故情況,研究應急事故處理工作;